江苏省第三十二期高校院(系)党政负责人培训班在苏州大学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9-04-28浏览次数:1684


4月21日至26日,由省委教育工委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的第三十二期全省高校院(系)党政负责人培训班在苏州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全省127所高校的160名院(系)党政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成斌,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颉,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苏州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周高等分别作辅导报告。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处长眭平主持开班典礼,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致辞。

image.png

本次培训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推进高校强省建设,在“双一流”“双高计划”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按照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新要求,扎实推进院(系)全面建设上台阶。

image.png

王成斌以《教育现代化2035——新时代江苏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变革》为题,回顾了江苏高等教育在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围绕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研究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和内部结构的新特点,认真回应教育面对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江苏高等教育40年的发展经验,阐明了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位、新挑战、新起点、新任务。展望教育现代化2035,王成斌希望江苏高校,以江苏高等教育再出发为新起点,以立德树人为标准,积极面对在建设的规模、结构、水平和质量等方面的新挑战、新变革、新任务,努力向办好具有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

image.png

徐子敏以《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题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任务,展示了江苏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与创新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果,提出了巩固和深化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等方面的主要依据及现实意义。徐子敏强调,全体学员要深刻领会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理解把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主要依据、本质内涵和关键点,努力推进高校院(系)工作的创新发展。

image.png

杨颉以《制度激励,协议授权——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院为实体”协议授权改革试点学院的实践历程,从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的核心理念、指导思想、目标与框架和任务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指出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应当结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基本原则,从内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重点聚焦强化教师职责、完善人才评价、落实放管服三大专项改革,明确校院协议授权改革的权责清单,形成富有实效的二级管理综合改革体系,从而激发学院创新发展的活力。

image.png

江涌就《新时代领导干部的能力与修养》为题作了专题辅导。他结合多年在学校、院系的工作经历,指出高校院系党政负责人,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江苏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为指导,提高自身能力素养,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奋落实、敢于担当为标准,努力具备把握方向的能力,带好队伍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人正派,办事公道,作风建设做表率。江涌书记强调,高校院系党政一把手党政负责人,应团结协作,协调发展,切实落实好党政共同负责制。

image.png

周高以《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路径》为题作了专题辅导。从责任心、大局观、忠诚度、道义感、前瞻性、文艺范、辩证法、创新欲的角度,结合古代志士贤人富有情怀的经典诗篇和传说,给学员上了一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专题课。要求领导干部具备严以修身、深谋远虑、权宜应变、敢于亮剑的素养和能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在高校院(系)党政负责人的岗位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切实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的责任。

此外,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主任姚建林、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党委书记曹建平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与培训班学员共同分享了学院党政管理经验。

七场专题报告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涉及省、学校和院(系)等多个层面,既有宏观的分析指导,又有微观的操作实践,领导、专家们深刻的见解和鲜活的案例让学员们受益匪浅。第三十二期全省高校院(系)党政负责人培训班还围绕加强党性修养和增强宗旨意识安排了现场教学,组织学员赴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聆听了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最美退役军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最美复转军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带领村民在振兴乡村、社区治理、基层党建、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感人事迹报告,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强化了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