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朝阳区国际化优秀教师国际素养提升高端研修班在我校正式开班。此次研修班旨在响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升区域骨干教师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及AI技术应用素养,培养适应全球竞争时代的教育创新人才。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院长谢鹃、苏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对外交流培训中心副主任侯凯,苏州大学管理培训学院副院长赵曜,苏州大学文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培训中心主任徐永及来自朝阳区的5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开班仪式。

赵曜致欢迎辞,她首先对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从“长度、宽度、高度、深度、温度”等五个维度向学员介绍了苏州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学科建设成果和办学优势,也向学员介绍了文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前教育正面临全球化与智能化的双重变革,如何通过国际化教育提质增效、以AI技术赋能差异化教学,是新时代教师面临的核心课题。本次研修班以“国际视野下育人方式变革”为核心,融合“国际化素养提升”与“AI技术应用”双主题,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一线名师授课,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助力教师突破教学瓶颈。最后,她预祝此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各位学员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的,祝各位学员在苏学习期间一切顺利。
谢鹃表示,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提升骨干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既是个体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本次研修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化学习与深度体验,帮助教师拓宽国际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跨文化能力,构建学习共同体,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苏州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在国际化办学、学科建设及教育创新领域成果卓著,此次选择在苏大举办研修班,正是看中其“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办学特色。希望学员们以此次研修为契机,将苏州教育智慧与朝阳教学实践相结合,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谢院长也对本次研修提出了五点希望:1.转变角色,潜心向学:从“教师”转为“学员”,以空杯心态聆听报告、参与研讨,确保学有所思、学有所获。2.深入思考,积极交流:结合教学实践主动提问、参与讨论,在思想碰撞中激发灵感,实现知识共享。3.知行合一,注重转化:将所学、所感、所悟转化为改进教学、优化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策略与行动。4.遵规守纪,彰显风貌:严格遵守活动安排与作息时间,注意安全,团结协作,展现朝阳教育骨干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5.用心体验,感受文化:在学习之余体验苏州园林艺术、水乡风情,提升文化理解力与审美素养。
培训内容:多元化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根据研修计划,本次培训为期5天,采用“课程讲座+名校访学+文化体验+研讨交流”的多元化模式,内容涵盖三大模块:一是前沿理论讲座: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AI与区块链技术应用、全球胜任力培育等主题。例如,苏州高新区枫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忠艳将分享《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苏州市电教馆馆长顾瑞华将解读《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区块链技术与学校教学研信用体系建设》,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吴希将深入剖析《课程融合视角下中小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育策略》。二是名校现场教学:学员将走访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新草桥中学等单位,实地考察国际化办学模式、校本研修实践及AI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案例。三是文化浸润体验:结合苏州历史文化特色,安排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苏州博物馆等文化参访活动,提升教师的跨文化理解与审美素养。
学员心声:以“追光者”之姿,践行教育使命
学员代表、朝阳区中国传媒大学附小教学主任籍莹莹在发言中表示,作为区域骨干教师,肩负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全球时代新人”的使命。她代表全体学员承诺:一是怀感恩之心,做“虔诚的追光者”,认真汲取前沿理念,破解教学困惑;二是怀担当之心,做“勇敢的躬行者”,将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推动课堂创新;三是怀共享之心,做“热忱的传光者”,建立长期学习共同体,辐射研修成果,助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拟稿人:徐永;校稿人:田静;审稿人:陈耀、王建文)
